傳統的廣告只是單純地向消費者展示內容,占領媒體渠道,追求曝光。近些年,二維碼“橫掃”廣告界,互動廣告也順勢以一種新興的廣告形式占領各大媒體平臺以及人們的生活。但隨著二維碼“高燒”逐漸退卻,人們的掃碼熱情也不斷在降低,二維碼甚至日漸“淪落”為人們集體詬病的對象,這不僅僅是二維碼濫用后產生的后果,同時也折射出整個互動廣告領域存在的問題:量化不斷膨脹,但質化的道路路漫漫其修遠兮,仍需上下而求索。
互動廣告表面是一種廣告形式,內在是一種社交行為,是廣告和受眾的“親密接觸”。今天的受眾,人人都是鮮活的個體,他們不再沉默,熱衷參與、傳播、分享,這就決定了互動廣告必須真正的“活”起來,“動”起來,打造立體化的內容展示空間,以及互動空間。剛好,在這個全民讀屏的時代,無處不在的“屏”昭示了互動廣告革新的方向——互動屏廣告。
隨著數字技術手段的不斷創新,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裸眼3D等技術讓廣告在內容上有了更加生動、直觀的呈現方式;觸控技術帶來的觸屏操作,讓人們在滑一滑、點一點中與廣告內容互動起來;圖像識別,特別是面部識別技術,也讓我們跨進了廣告的“刷臉時代”。但是,我們與廣告的互動會就此打住嗎?體感技術的出現,毫無疑問否定了這個猜想。


AR互動廣告機體感技術
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人們不用借助任何控制外設,直接通過肢體動作就能與屏幕進行互動,互動屏廣告的“觸屏手控時代”終于可以升級為“身控時代”。受眾在廣告屏觸摸一體機前做一個動作,互動廣告屏便會根據人體動作產生相應的內容變化,此時,受眾已從“廣告看客”轉變為“廣告導演”,亦或是廣告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這樣深刻生動的廣告信息,誰又會忍心拒絕呢?
體感技術在互動屏廣告中的運用已經初見苗頭,隨著技術研發的不斷突破,體感技術應用將逐漸成為互動廣告領域的主流趨勢,而這背后最根本的驅動力量,便是技術的革新。